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46号建议

  • 索引号:430S00719/2015-97051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 发文日期:2015-11-25 16:11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46号建议

总编号:1746

 别:党综

分类号:092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建议标题

关于建立国家级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建议

代表姓名

郑遐耀  1

代 表 团

张家界

代表证号

12439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建议内容(包括案由、案据和方案)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属武陵山脉腹地,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面积9533平方公里,人口170万,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和谐共居,境内旅游资源富集,1988年因旅游建市,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地区和年轻的旅游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不断配套相关政策举措,实现了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大市的跨越。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张家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步伐,特建议设立国家级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

一、创建国家级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意义

(一)能成为凸显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贡献的示范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到现在,全国已有200多家国家级开发区。湖南省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122个园区(其中国家级13个),而张家界仅1个省级张家界经济开发区。30年的实践证明,开发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和规划实施,推进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效地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是各地加快旅游产业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突出作用在于,它可以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聚、人才汇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的阵地。在经济建设和管理上,可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核准、环保节能、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及优化环境诸多方面都有综合评价的指标和体系。它的最主要的指标,即占城市的GDP总量大,对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贡献大,GDP的增长率、利用外资的总额和增幅等增加值均要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能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

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张家界旅游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一是提升发展平台。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综合体和体制机制的集合体,可以极大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形象,促进吸引境内外投资和促进产业融合和延伸。二是可以享受更多的倾斜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可以有效破解目前困扰张家界发展的资金、土地、项目三大瓶颈,使张家界的发展步入“利用资金开发土地,利用政策和土地吸引项目,项目发展带来更多税收”的良性循环。三是提升工作水平。申报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是实现张家界的自我超越,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要通过申报工作,使张家界的发展理念顺应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内在需要,使张家界的产业水平达到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要求,使张家界的软硬件环境达到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整体水平,使张家界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根据张家界的资源优势和湖南省的产业布局,在张家界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扩大开放、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旅游品质,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更能集中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以及信息等旅游要素服务项目,融合开发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项目,打造单位面积产出高、环境破坏小、资源消耗少、带动效应强的旅游产业聚集区,形成旅游投资洼地、产业发展高地、游客旅游集散地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品配套和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旅游服务消费,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张家界率先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使张家界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示范。

(三)能推动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市、区,其囊括湖北宜昌等11个县市,湖南张家界等37个县市区,重庆市7个县区,贵州16个县市,其片区内少数民族居多,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武陵山片区作为我国中部腹地,发展一直落后,是影响中国发展的落后地区。但境内污染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是开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完美圣地。其一,武陵片区自然环境保护良好,是观光、休闲、度假、登山、探险、野营的好地方;其二,境内少数民族居多,民族特色资源丰富,民族文化产业兴盛;其三,在革命战争时期,这个区域大多为革命老区和红色政权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20多年以来,张家界已是知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湖南省的旅游龙头,将来更是武陵源山片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交通枢纽城市、国内外游客集散地。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能使张家界与周边兄弟开发区形成良性的产业分工,形成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经济支撑点和产业聚集区,促进张家界市和武陵山片区整体协调发展。能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能形成以张家界为依托、辐射作用大的旅游经济联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创建国家级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有利条件

(一)张家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是张家界的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建市以来,张家界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产业迅速壮大,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扩大,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蜕变,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产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开启了从旅游产业大市到旅游经济强市的第二次跨越。2014年景点接待旅游人数388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1698万人天,其中境外游客260万人天,实现旅游总收入249亿元,第三产业中的旅游增加值占GDP50.72%,加上旅游对一、二产业的贡献,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60%。张家界旅游对长沙、常德、湘西等市州和武陵山片区其它地区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在张家界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将对以张家界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产生积极带动作用。

(二)张家界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路径。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和加快推进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建设的“1656”行动计划,领导全市人民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和全面小康总目标,用5年时间,大力实施“旅游城镇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管理服务、旅游融合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提质升级行动,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亿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质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在张家界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张家界市“1656”行动计划的加快实施,从而推进张家界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三)张家界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具有先行先试的发展优势。国家旅游局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张家界的旅游发展和改革。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指出,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2010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张家界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支持张家界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张家界市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几年来,我市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将张家界旅游综合改革作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张家界有信心抢机遇,大胆先行先试,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

三、张家界建设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的范围和布局

(一)总体布局。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旅游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和准确定位,即:“一城一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一城”即中心城市,“一区”指武陵源景区。“错位发展”是指市中心城区和武陵源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市中心城区配套完善旅游目的地城市功能,以产业为支撑,集聚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打造旅游核心服务区,武陵源区定位为旅游观光和旅游高端度假区。“三星拱月”即从资源开发角度,以武陵源自然遗产观光旅游为核心资源,以天门山综合旅游、慈利东线观光休闲旅游、桑植西线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形成差异发展旅游新格局。“全域旅游”即全市作为一个统一的旅游目的地,以城市为中心,整体推进景城一体,旅游产业全覆盖,形成资源配置优化、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结构科学、产业充分发达的科学系统旅游。

(二)开发区范围及产业布局。按照“一区多园”,科学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共建园区发展模式,迅速壮大园区经济总量。各区县依据各自资源优势分别作为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 “一区多园”模式。按照共享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品牌资源、管理范围不变、体制不变的原则,将其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纳入开发区统筹。具体范围和布局如下:

1.张家界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先期布局发展“两带”“两区”。“两带”,即全力打造市中心城区澧水两岸景观风貌带和旅游产业带。澧水风貌带,主要建设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河风光带,打造国际旅游服务区滨河景观带、民俗风情区、城市文化形象活力新区和滨水生态居住区,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拉通官黎坪、南庄坪、永定等组团的滨河路,打造南门口及东西向延伸地段、华天城及外围沿澧水河甘溪河地段的特色街区,打造滨河风光带和对现有防洪堤进行改造,对沿河保留建筑进行穿衣带帽和提质改造。着力构建旅游产业带,主要围绕旅游设施配套推进城市新建项目开发建设,注重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完整性,重点加强澧水两岸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项目建设,打造特色风貌和特色品牌产品,形成城市特色产业街区。在市中心城区澧水两岸南门口、仙人溪、且住岗等地规划建设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氛围的购物街、小吃街、酒吧街及休闲街区,完善城市餐饮、购物和休闲娱乐等功能。推进张家界国际旅游商业城、华天城、且住岗旅游城等城市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近期重点培育完备的旅游功能综合项目,注重旅游设施的品质和综合功能性。“两区”,即城市新开两个功能区。且住岗片区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区着力打造且住岗片区,主要建设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高端酒店和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休闲综合体及滨河特色街区,迅速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沙堤片区,使之成为市城区交通换乘枢纽区、旅游商贸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作为城市到核心景区的过渡带。

2.武陵源旅游度假区。从2010年开始,武陵源依照《武陵源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国际化和市场化为导向,促进旅游产品内涵向深度体验提升,服务设施功能向休闲度假提升,经济增长模式向质量效益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向世界一流提升,实现旅游产业由单一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紧紧围绕“宜居宜留、宜游宜闲,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国际水准“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山岳型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张家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天门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天门山园区由“一核心两片区”组成,范围包括官黎坪、大坪、三岔、西溪坪、南庄坪、后坪6个乡镇、街道的43个村(居)和石长溪国营林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已建成和可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以天门山景区为依托,自然形成了天门山南北两个片区。文化产业园区内按照“双核两带多结点”的总体布局,建设和规划了一批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的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投资将达到200亿元以上。园区内建成和规划的旅游产业项目主要有:天门山景区(该景区自1999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区内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日趋完善,天门山景区已经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2013年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洞生态体育公园、老道湾旅游度假区、土家风情园、天门山双峡湖旅游休闲国际度假区、豆川坡生态旅游度假村、仙人溪休闲度假区、甘溪特色街区、崇山驩兜文化产业园、大坪国际旅游度假区等。

4.张家界·大峡谷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以观光体验、康体养生、古村镇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户外运动产品等形式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建成旅游产业集聚区。区内已建成张家界  大峡谷、江垭温泉、龙王洞、氵娄江漂流、禾田居度假酒店等景区景点(其中4A级景区3个),正在建设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张家界自驾游营地、梦蝶庄精品酒店、张家界水上世界、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5.刘家坪—洪家关文化旅游体验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这个区域具备两大旅游资源,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红色旅游和作为中国白族第二大故乡的民族文化旅游,依托这两大资源,重点开发文化体验旅游、户外休闲旅游,推进旅游扶贫,走出一条民族集聚区旅游扶贫奔小康的发展之路。

四、建议

目前,全国还没有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建立国家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是一项创新工作,建议省政府向国务院争取设立国家级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并给予必要支持。

(一)支持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将有关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向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区倾斜,支持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体制创新和设施提质升级,支持引进航空公司落户张家界。支持加速建设长沙至张家界至重庆的城际高铁。加快张家界至武汉连接线、张家界至宜昌、张家界至龙山至黔江链接重庆、张家界至桂林高速公路网络等交通设施建设。

(二)支持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山片区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海关建设,对张家界实行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对入境游客实行落地签证或免签(海南省已有26个入境免签证国家),对韩国、东南亚国家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并延长入境停留时间(海南省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提供过境免签政策(昆明是72小时之内过境免签)。批准成为台湾、香港等地自由行开放城市。支持规范发展高尔夫、体育博彩业等。支持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专业商品市场、品牌折扣店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经营好免税店,逐步将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源山片区国际购物中心。

(三)给予政策支持。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其他有关中央专项投资时,赋予张家界大开发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比照国家级其他开发区,在土地、财税、融资、招商引资、行政审批、外汇兑换等方面实行支持政策。建议在金融方面,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推动建设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探索开展金融业务试点。可考虑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给予景区生态移民、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水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给予外宣方面的支持。主流媒体和官方机构把张家界作为美丽中国的地理标识之一对外宣传,支持张家界在境内、外建立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建议日期 

2015-01-29

审查意见

接收

2015-01-29

办理单位

主办

省旅游局

会办

长沙海关 省政府金融办 省交通运输厅

 

附议人

 

姓名

代表证号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姓名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46号建议

666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