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可买1万条学生信息

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dfjrjgj.hunan.gov.cn 时间:2016-08-30 08:08 【字体: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辈子的“保命钱”瞬间就被骗个精光。而今,“黑手”频频伸向没有防备的孩子——被骗了9900元的学费,一个山东的准大学生永远停止了呼吸……

  类似的电信诈骗时时在身边上演。学生家长、金融用户、新手妈妈、买房卖房者等各种隐私,不断变成诈骗的“导航仪”。电信诈骗犯罪呈现“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特点。专家指出,“问题号段”频出,运营商疏于监管难辞其咎。

    诈骗有多“精准” 

  从“撒网”到“锁定”,团队合作“企业化”

  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助学金领取,通讯信息诈骗类型已扩展到数十种,更从过去的“撒网式”诈骗,变成了“精准化”锁定。这种靶向性更强的行骗手段,成功概率更高。

  个人信息售卖产业链之成熟,正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分行业“定点投放”:学生、股民、金融理财客户、产妇、家长应有尽有,不同群体售价不同。社交平台被“充分应用”:建数十个QQ群不断推送广告,最终指向同一个数据商。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韦健介绍,每一起通讯信息诈骗中,产业链上下游往往附着至少五个专业团伙:专司策划骗术、拨打电话的直接诈骗团伙;盗卖个人信息团伙;收集办理非实名电话卡、银行卡卖给诈骗分子的团伙;在互联网上搭建诈骗网络平台并与传统通讯网对接及提供任意改号、群呼服务和线路维护的技术支撑团伙;专门负责替若干个诈骗窝点转取赃款的洗钱团伙。

  现在170和171的虚拟运营商号段,让诈骗也变得更加简单。记者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电话卡营业厅,就购买到了一张171开头的电话卡,随买随打,不需要任何证件。“这个是虚拟运营商的,和普通的手机号码一样使用,也能注册支付宝。你用这个转账,支付宝也找不到你。”店家说。

    信息有多廉价 

  百万人次信息,以“分”单价贱卖

  很难想象学生的不设防,会成为骗子叫卖的宣传语。记者随意在QQ群里加了一个名为“营销数据商”的电话表明想购买的来意后,他立刻发来了一个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的100个学生信息列表,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亲姓名及电话。

  面对记者购买时的犹豫,信息中介说,“农村的钱少,大城市不容易被骗,你买三线城市的吧。800元可以买到一万条学生及家长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数据来换,例如3万母婴信息换1万条学生信息等。”而对于信息来源却讳莫如深,“有专门的渠道,告诉你了,我还能吃啥?”

  上海市工商局一位执法人员介绍,2015年监管部门对一家财富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调查发现,纸质资料涉及的个人信息共有38000余人次,电子数据保存的个人信息名单有120M(兆),涉及了100万余人次。

  据了解,一些经营理财业务的公司为拓展市场、发展客户,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大量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后,大多未进行妥善保管和处理,甚至二次售卖。

  随着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翻新,案件数量堪称“井喷”。2015年,仅上海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209起,同比上升64.8%。

    打击有多艰难 

  不仅抓住“谁骗”,更要溯源“谁泄密”

  网络交易、分工明确、跨国行骗,使得近10年来,公安机关抓获的此类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处于链条末端的“取款人”,摧毁一个完整的通讯信息诈骗犯罪跨国境团伙很难,不少策划者仍身在境外。

  “运营商为追逐利益而疏于监管难辞其咎。”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姜奇平曾指出,一些运营商推行“实名制”力度不够,出租出售的号段有的用于各类广告促销短信的群发,借以牟利。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说,需要从完善企业管理和法律约束的角度,让企业员工保护好用户的隐私。

  上海一些办案民警介绍,电信诈骗的两个关键环节“诈骗电话”和“银行转账”在目前尚没有“源头”管制措施。目前通信业务和金融产品的某些安全隐患,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针对一些“改号”软件的诈骗,有运营商负责人称“监管成本太高,不愿投入这笔钱”。由于运营商拦截不力,能够虚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据新华社上海8月26日电)

  链接

  工信部:

  “一票否决”非实名制

  虚拟运营商申牌

  工信部26日称,将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并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码号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一票否决项。对违反实名制规定的虚拟运营商,工信部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工信部表示,针对媒体报道的山东省临沂市一女生被骗学费后死亡事件,工信部已开展了核查工作,已查实涉案号码之一属远特(北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另一涉案号码属中国联通,据查两个涉案号码均登记了用户实名信息。工信部已将核查的相关用户登记资料等信息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提供给了公安机关。

  个人信息泄露

  1年“盗”走网民900多亿元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的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网络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日益猖獗,涉及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扩展到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且形成了“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黑色产业。机关单位、服务机构以及个体企业相关人员参与的泄露活动更加隐蔽,而通过技术手段实施攻击或利用钓鱼网站、免费WIFI、恶意APP等技术手段窃取成为重要的泄露方式。

  (均据新华社电)


800元可买1万条学生信息

1336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