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贵问题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对此,蓝山县巧用“加减乘除”法则,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做优普惠金融服务,把更多地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创优环境作“加法”,下好惠企助农“先手棋”
蓝山县坚持“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力提升金融环境软实力,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向企业、镇村下沉,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力度,建设银行蓝山支行与县财信融资担保公司率先在全市开展合作“乡村振兴共享贷”业务,对213个行政村进行整村授信,金额达5亿元,有效推动农村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同时瞄准各类经营主体缺乏抵押担保措施难题,构建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险的“4321”新型银担合作机制,优化政府支持、正向激励的资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支小效应,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用优质高效的环境做好普惠金融的“加法”,让经营者从“畏首畏尾”到“敢作敢为”。
二、疏通堵点作“减法”,打好减负增效“主动仗”
蓝山县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坚持在提高服务质效、减轻企业负担上下功夫,着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切实打破痛点、疏通堵点,以“保驾护航”的担当做好普惠金融的“减法”。聚焦“一主一特”产业、普惠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了“农担贷”“税易贷”“财担贷”“皮具贷”“厂房贷”“潇湘财银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提升了各类客户群体融资选择性。充分发挥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实行“一户一议”定价模式,截止至2023年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同时运用延期还本付息等减负政策,缓解企业还款压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3年为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7.85亿元,由向企业“输血”转变为了让企业“造血”。
三、连心银企作“乘法”,递出合作共赢“金钥匙”
为提升银企对接效率,破除信息壁垒,蓝山县全面梳理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等方面惠企产品,依托永州综合金融信用服务平台和永州·蓝山国际皮具箱包博览会等载体,实施“线上+线下”并举的金融服务体系,共签订意向项目80余个,拟贷金额达110余亿元。选派20名业务骨干组成金融惠企服务队伍,针对不同行业产业、不同融资难题的企业,分批、分类开展产品解读,由“让企业找政策”转变为了“向企业送政策”,通过搭平台、定政策、强合作,让银企心连心,切实提升基层金融服务便利度和可得性,保障实体经济资金活水不断流,做好普惠金融“乘法”。
四、惩戒失信作“除法”,按下规范发展“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近年来,蓝山县始终树牢底线思维,打造金融风险多元化防控化解长效机制,立足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坚持规劝一批、处理一批、打击一批、震慑一批,不断优化金融诚信环境,全力压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率,着力防止金融脱实向虚,引导金融业回归本源,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强化群众信用获得感,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毅力做好普惠金融的“除法”。
来源:蓝山县政府金融办
供稿人: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