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应用,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包装、伪造背景,注册各类APP或网站,虚构各类项目等手段进行网络诈骗的事件高发频发,呈现跨境化、链条化新特点,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温馨提醒广大群众高度警惕各类新型网络诈骗,谨防财产损失。
一、常见新型网络诈骗骗局
(一)投资理财类骗局。此类骗局冒充正规机构,设立资金盘、套牌金融APP、虚假外汇平台,虚构股票、基金、外汇等投资产品,以“保本高息”虚假宣传吸引消费者,以“专家内幕”虚假消息诱导投资,以“投资返利”虚假平台转移资金,资金隐蔽性极强。比如,鑫慷嘉对外标榜为“迪拜黄金交易所(DGCX)中国分站”,宣称与中石油签订了“战略协议”,诱导投资者充值,创建“TT”APP(聊天软件)和“DGCX”APP,通过“TT”APP给跟单信号,投资者在收到跟单信号后在“DGCX”APP上交易。同时,通过设立多级分销体系,以等级制度和物质奖励激励会员发展下线,引导用户充值USDT(泰达币),50%被团队长瓜分,剩余50%用于伪造虚假盈利,提现时再扣10%“激活费”。目前“DGCX”APP无法提现,宣称缴纳本金10%的税费可以提取每日收益,可能导致二次“收割”。
(二)消费返利类骗局。此类骗局披上绿色消费、电商运营、社区团购、健康养老等“温情”外衣,以“消费全返”“积分补贴”“零元购物”为噱头,实则依赖会员拉人头维持资金链,诱导投资者通过购买产品加入会员,并发展下线来获得高额返利。比如,海顺易购打着社交电商新零售的旗号,冒充央企,采取购物返利的模式,将用户分为会员、创客、创投三个等级,创客、创投需要消费一定金额再返现,但返现周期很长,并以“分享奖励”诱导会员发展下线,每直推一人可获得6%的奖励,间推可获得4%,集社交流量、传统电商、积分模式、消费返现、分享激励模式为一体。
(三)虚拟货币类骗局。此类骗局打着去中心化旗号,虚构技术背景和应用场景,发行无实际价值的代币来“质押生息”,还延伸推出“挖矿工具”,雇佣“币圈大V”站台,利用投资者的“暴富”心理和对区块链技术的不了解进行欺诈。比如,“OURBIT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欧比特平台)”对外宣称“新加坡注册”“持有美英金融牌照”,虚构9种虚拟货币交易假象,营造出专业合规的平台形象,吸引投资者入局,并诱导投资者参与高杠杆投资,以高额利益分成、风险共担的模式发展一级代理,通过操控数据、锁定账号、游说追加投资或直接封禁等方式诈骗投资者。
(四)虚构项目类骗局。此类骗局通过伪造政府背书,邀请名人站台,购买媒体广告提升可信度,营造一种国家认可的假象,并虚构项目,散布涉诈APP。比如,EDA项目对外宣称由香港EDA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推出,以推广“跨境电商和物流公司”的流量热度为名义,通过线上注册会员、推广业务,线下推介返利等方式发展会员获利,并鼓励会员发展下线,提升团队等级,是典型的“庞氏骗局”,纯资金盘操作。
此外,近年来虚假网络贷款类、虚假征信类、刷单返利类、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网络短剧虚假投资类等其他网络骗局也层出不穷,渗透之广泛、隐蔽性之强,以及手段之多变,常常让人防不胜防。
二、风险提示
(一)警惕“高回报”陷阱。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宣称“低投入、高收益”“稳赚不赔”的理财或项目投资,多为诈骗,切勿轻信。对陌生项目、创业项目,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金融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官网等正规渠道查询企业资质和理财产品,切勿被“新概念”“新名词”迷惑。
(二)抵制“拉人头”诱惑。若盈利主要依赖发展下线,收取入会费而非实际经营,无论包装多新颖,均可能是传销。面对“熟人”提出的生意合作、投资理财等与金钱相关的建议时,要保持理性,提高防范意识,不轻信熟人推荐,避免误入“杀熟”陷阱。
(三)拒绝“虚拟币”交易。我国已明确规定,虚拟货币兑换、买卖、定价、信息中介等业务均不受法律保护。通过欧易等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买卖虚拟货币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参与其中,不仅投入的资金可能血本无归,更可能因不经意间卷入洗钱、诈骗等违法链条,面临法律的严惩。
(四)严守“防泄露”底线。不随意向陌生机构或个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敏感信息,并注意保护好个人电子设备的安全,避免因设备丢失或被入侵导致信息泄露。我们要通过正规网站下载合法APP,切勿通过不明链接等渠道下载。
新型网络诈骗花样繁多,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取钱财,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若发现身边存在网络诈骗的相关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