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非法金融中介在市场中悄然活跃,打着正规机构、无抵押、无担保、低息免费、洗白征信等极具诱惑性的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金融业务,但其背后往往暗藏着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甚至洗钱诈骗等套路陷阱。在此,郑重向大家发出风险提示,务必警惕非法中介的种种不法行径。
一、非法中介常见套路
(一)虚假身份伪装。假冒正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之名,如“知名银行贷款代办点”“大型金融集团直属服务部”等,制作虚假网站、发送迷惑性短信,宣称与各大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有紧密合作,实际与正规机构毫无关联。
(二)超低息费诱惑。以“低息贷款,轻松还款”“零手续费,快速放款”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却收取远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息,还巧立名目收取“贷款管理费”“风险评估费”“资料包装费”等。
(三)虚假服务承诺。针对对融资流程不熟悉或征信不佳的人群,承诺能帮助修复征信、绕过严格审核快速拿到融资款,但个人征信修复只能通过合法合规途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审核流程严谨规范,无法被非法中介随意操控。
二、消费者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财产损失惨重。消费者支付各种费用后,中介要么拖延办理,要么直接失联,资金难以追回。若因非法中介误导从高息网络借款平台借款,后续还面临高额利息与还款压力。
(二)个人信息泄露。办理贷款时,非法中介会要求消费者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借贷、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
(三)信用记录受损。非法中介为促成融资,会教唆消费者提供虚假贷款资料,或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其身份信息进行违规操作,一旦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现,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将受到严重影响,未来办理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金融业务时都将面临阻碍。
三、风险提示
(一)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消费者要根据自身资金需求及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有融资需求时,请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热线等正规渠道了解产品信息,切勿轻信街头小广告、不明来源的网络信息。
(二)警惕非法中介活动。面对不法中介通过网络平台等发布的“债务优化”“债务减免”“征信修复”“代理维权”“代办贷款”等信息,消费者应加强甄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发生纠纷,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向陌生机构或个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在提供信息时,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与用途,如有必要,可签订信息保密协议,同时注意保护好个人电子设备的安全,避免因设备丢失或被入侵导致信息泄露。
非法中介活动花样繁多,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取钱财,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若发现身边存在非法中介的相关线索,请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
湖南省委金融办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