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金办函〔2024〕18号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
陈小平等4位代表提出的《关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办意见函告如下,请一并答复代表:
一、我们所做的工作
(一)加大县域资本市场培育力度
一是组织资本市场培训。2023年,联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开展了资本市场服务周活动,举办培训、路演及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包括县域企业在内共有600余家企业参加相关活动。二是推动县域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并按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挂牌企业安排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改挂牌补助。2023年共有157家县域企业在湖南股交所挂牌,共有61个县域的130家企业获得2023年度区域性股权市场股改挂牌补助1800万元。三是积极支持县域企业上市。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充分发掘重点帮扶县的上市后备资源,共有322家县域企业进入2023年省上市后备库资源库。
(二)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
一是县域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持续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全省融资担保公司109家,已有三批次42家融资担保公司纳入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名单,实现市州机构全覆盖和县市区业务全覆盖。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融资担保公司109家,全省融资担保公司年末在保余额2473.46亿元,同比增长12.51%;年新增担保额1777.27亿元。直接融资担保年化综合费率已降至1.5%,同比下降13.3%。二是服务小微“三农”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末,全省小微“三农”在保余额 1035.43亿元,新增担保额840.9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在保金额847.12亿元,同比增长11.3%,新增担保额687.09亿元,同比增长14.29%;“三农”在保金额188.31亿元,同比增长27.48%,新增153.88亿元,同比增长28.75%。政策性业务年平均费率为0.77%。
(三)有序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六个一批”加大化债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重点地区和重点平台公司缓释债务风险。近年来,针对湘潭等个别债务风险较大地区,我们着重协调金融机构资源支持,有力保障了债务风险不暴雷。对存在流动性困难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召开专题协调会、举办债券推介会等形式,帮助发掘债券投资者,协调省内银行资源做好自接自盘、替接他盘、发新还旧等工作。2023年,28家银行机构通过“六个一批”共为1273.8亿元存量债务提供风险化解渠道。其中,自接自盘814.7亿元、替接他盘343.0亿元、延期回售5.3亿元、发新还旧110.8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
(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县域农村金融
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重点为现代种业、农业科技和装备发展等提供服务,对高标准农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小镇、乡村旅游等领域提供有力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县域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扩链,发展供应链金融、区块链金融,满足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二)持续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深挖县域后备企业,加大培育力度,积极支持县域企业上市、挂牌新三板和省股交所,助力符合条件的县域企业积极申报新三板精选,并向主板、创业板转板。继续支持县域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到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和沪、深、北交易所融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强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一是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互动,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力度,健全资本补充、代偿补偿、保费补贴“三补”机制,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增信能力。二是进一步发挥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完善信贷风险补偿、直接融资补助、融资创新奖励等激励机制。
(四)守好金融安全底线,防范金融风险
一是推动深化农信社改革,理顺农信系统管理体制,增强全省农商银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构建服务县域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同时一行一策推动农商行风险专项整治,积极稳妥推进村镇银行重组化险。二是与金融机构开展协商。主要包括降低成本、拉长期限、非标转标,能省内解决的先省内解决,不能省内解决的到各银行总行争取支持,力求最大限度帮助市县政府降低总体债务支出。
中共湖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