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农村,取现金、缴电费什么的,几乎和城里一样方便。你信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笔者也不会相信。
前几天,笔者在桂阳县龙潭街道办事处洞水村见识了这一幕。82岁的周开柱老人,拿着他和老伴两人的社保卡,来到设在村卫生室的助农取款服务点,要求取款600元。村卫生室负责人周勤学接过社保卡,在农行“智付通”(类似POS机)上轻轻一刷,待周开柱老人输入密码后,当场付给他600元现金。之后,周开柱老人说还要缴电费,周勤学再次刷卡。取款、缴费,前后几分钟就搞定了。“以前要到龙潭街道取款、缴费,半天还打不得来回!”周开柱老人说。
这是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业是一种“大银行体制”,银行更愿意服务大企业大客户,也就是“垒大户”,却忽视了农民、中小企业等群体。今年初,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普惠金融,重点在“普”。省里明确,金融机构要把“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作为当前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而且要切实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满意度。据农行郴州分行行长胡汉良介绍,该行在郴州各地农村设置助农取款服务点279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普及到了每个行政村。农行尽管投入不小,但也不“吃亏”,特别是树立了良好形象,扩大了客户群体。今年4月,农行郴州分行也因此被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授予“湖南省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普惠金融,核心是“惠”。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农行郴州分行通过布放“智付通”机具,当地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取款、转账、电费和话费代缴、参保缴费等金融服务,得到了实惠。
当然,发展普惠金融,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努力,如适当提高普惠金融业务不良率、盈利指标等的容忍度,也有赖于各级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根据薄弱领域、特殊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变化趋势,调整完善管理政策,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