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紧紧围绕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结合湖南实际,制定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意见,建立统计测评体系,召开普惠金融工作推进会,推进平江县世界银行普惠金融试点项目,普惠金融得到全面深入发展。
服务主体日益健全
2014年以来,花旗、新韩、东亚、合作金库等外资银行陆续入湘,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在湘设立分支机构,目前湖南省共有外资银行6家、中资全国性银行机构25家。同时,中部首家民营银行——三湘银行正式在湖南湘江新区开业运营,金融供给主体渐趋多元化。与此同时,地方法人机构新设和改制速度加快。目前村镇银行达42家,较2014年末增加13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农信社改制加快推进,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达92家,较2014年增加56家。
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扩大。2016年末全省银行网点达9879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07家,金融服务网点下沉,实现银行服务网点乡镇全覆盖。全省银行业从业人员达12.3万人,保持平稳增长。助农服务取款点实现“村村通”。
特殊领域和群体的信贷服务得到改善
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增加。截至今年6月末,湖南省涉农贷款余额9922.9亿元,同比增长17.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81亿元,新增919亿元,同比增长24.2%。
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持续加大。全省已建立金融扶贫服务站5661家,覆盖51.9万贫困户、168.2万贫困人口,累计发放贷款25.9万笔、金额119.5亿元。全省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40亿元。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59.4亿元,同比增长30.5%。全省助学贷款余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9.3%。金融机构加大对参与扶贫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支付环境建设不断优化。2017年5月末,全省共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8644万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121.5万户,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加41.3%、36.8%。每万人拥有的ATM、POS数量分别为4.1台、106台,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加44.4%、41.2%。全省移动支付客户数达4878万户,网上支付客户数达4951万户,分别比2014年同期增长101%、102%。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达100%。全省助农取款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取现、查询、限额转账、公用事业缴费等业务。
社会信用环境继续改善。2014年以来,全省累计为5.31万户中小企业、729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实现全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全省通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808万次,查询企业信用报告44.5万次。全省证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中小机构54家,较上年增加6家。
金融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持续开展全省金融生态评估,对外发布全省金融生态评估综合排名前5位市州和单项排名前3位市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积极组织和推动永州蓝山、怀化洪江、湘西凤凰和泸溪等地申报省级金融安全区达标单位,对已达标的县市进行金融创安工作督查,进一步巩固全省金融创安成果。全省省级金融安全区共计31个。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