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金融系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金融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迈上新台阶,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新水平,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金融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 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张立东一行到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调研
主要指标迈上新台阶
截至12月末,全市银行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3589.78亿元、1908.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3%、13.99%,较年初分别新增306.35亿元、234.27亿元,存、贷款余额均全省第二;保险保费收入89.9亿元,同比增长20.32%,保费规模全省第三;证券期货交易总额4059.31亿元,全省第二,月末本市股民股票市值260.79亿元;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50.85亿元,全省第三;小贷公司贷款余额17.79亿元,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公司数量全省第二。
【关键点】金融贡献持续扩大。2017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7.77亿元,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占GDP、三产比重分别为3.12%、6.6%,同比提高1.43、2.7个百分点。金融业纳税额14.29亿元,占全市税收5.7%。
【关键点】存贷比近年增长最多。2017年末全市表内外合计存贷比达53.17%,较上年增长2.18个百分点,其中表内存贷比46.11%,较上年增长2.79个百分点,较2014年增长3.47个百分点,表内外存贷比均是近四年来增长最多的年份。以2014年存款为基数测算,相当于2017年度较往年向全市多供给了80多亿表内贷款。
【关键点】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拓宽。2017年,企业通过首发上市、上市再融资、企业债、短融中票、信托、私募股权等方式直接融资287.14亿元,同比增长108.9%。
【关键点】保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保险行业各类赔付支出32.3亿元,同比增长14.02%(其中财险公司赔付支出14.8亿元,同比增长23.3%;寿险公司赔付支出17.5亿元,同比增长7.18%);上交税款2.25亿元,同比增长31.86%;代收代扣车船税1.37亿元,同比增长32.98%。全市保险深度为2.87%,保险密度为1248元/人,同比分别提高0.25个百分点、223元/人。
服务实体经济提升新水平
【关键点】重点领域资金保障有力。全年新增重点项目、植优补短贷款分别为183.83亿元、180.53亿元(其中工业14.56亿元、旅游15.98亿元、县域149.99亿元)。支持县域发展信贷投放近年比重最高,2017年末全市7县市贷款较年初新增149.99亿元,占全部贷款64.02%,同比提高23.36个百分点,较2014年多增94.18亿元,多增额相当于2016年全年新增额;“三农”信贷持续增长,2017年末全市涉农贷款638.1亿元,较年初增长82.57亿元,同比增长14.86%,较上年多增47.3亿元,是近三年增长最快、最多的年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3.30亿元,新增47.47亿元,同比增长20.13%。
【关键点】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末,全年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达5.4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0.73%,各县市区均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扶贫特惠保”贫困人口覆盖率达100%,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综合保障保险全覆盖。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成效明显,有序推进“助农取款”村村通,服务网点达2091个,覆盖全县368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实现金融扶贫服务站“三站融合”升级工作131个,祁东县在全省所有县市区率先实现“三站”融合全覆盖。建成扶贫再贷款示范点4个、支农支小在贷款示范点13个,发放再贷款46.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5%,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新增23.6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新增12亿元。政策性金融支持扶贫工作有新突破,农发行扶贫贷款余额达92亿元,其中异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到位3.96亿元。
【关键点】政银企对接实现常态化。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金融服务要求,全省首创政银企一月一对接机制,由市金融办牵头,每月由一家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已承办累计举办15期,共对接项目135个、金额466.17亿元,实现139.14亿元资金落地。
【关键点】企业上市挂牌提速增效。结合工业“3311”发展战略工程,建立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出台并实施了《推进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上市后备资源走访摸底工作,进一步夯实后备资源库,全市现有上市后备资源企业50家,其中三年内首发上市重点企业4家、挂牌上市辅导型企业9家、挂牌上市成长型企业37家。有12家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首次组织重点拟上市后备企业赴上交所学习培训,提振了企业上市信心。
金融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
【关键点】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出台了“一意见一办法三考核”,《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补偿管理办法》、《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试行)》、《保险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试行)》、《县市区(园区)金融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系列政策文件,为全市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对银行、保险、县市区按季度进行了考核并召开点评会进行情况通报,持续传导压力,有力推动金融工作落实。
【关键点】一县两行实现基本覆盖。2017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工作领导,提升站位,把“一县两行”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引进省外有实力的银行机构发起组建村镇银行,2017年祁东县和衡东县村镇银行筹建稳步推进。全市攻坚克难,啃掉全省高风险行社也是全市最后一个信用联社,11月29日祁东农商行挂牌营业,标志着我市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全市农商行全覆盖,正式告别“农信社”时代。
【关键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继衡阳金融服务“三农”综合产权抵押贷款被《人民日报》头版推介后,耒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59个、全省3个试点县(市)之一,在全省首发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让农户的“产权”变成“活钱”。耒阳市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完善农房评估方式,截至年末有4家涉农银行机构参与农村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491笔,金额1.6亿元。
【关键点】全省首创融资融信平台。在全省首创了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金融基础信息数据库,归集了工商登记的21万多户工商主体的各类金融信息。该中心具有信用信息查询、地方金融监管、综合金融服务三大功能,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增信,在线上提供综合融资服务。中心已汇集了中行、建行等10家市级银行和湖南资管、民生租赁、南粤基金等2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企业6100多家,撮合贷款700余笔、总金额达145.3亿元。依托大数据征信信息,组织金融机构与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合作,探索在“线上”对诚信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服务模式,首批17家诚信中小微企业已获得信用贷款4880万元,有效解决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融资需求。
【关键点】引进新设一批金融机构。兴业银行衡阳分行开业运营,平安银行在衡设立分支机构进入申请批筹阶段。宁乡农商行、大兴安岭农商行分别在衡东、祁东发起筹建村镇银行。辖内5家村镇银行已在乡镇设立10个物理网点,朝着“做小做散做个人”方向前进。新增华泰人寿、英大泰和财险2家保险机构以及广州、世纪、招商、万和、银河、联讯6家证券公司。
【关键点】金融人才培养建立新机制。市金融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首期金融业务专题培训班,各县市区金融工作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投融资公司、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金融工作队伍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从6家市级银行机构选派8名干部到县市区挂职,加上前期省委组织部下派的4名干部,实现了银行人才县市区全覆盖;2017年末又选派2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十六家银行挂职,健全了政银干部双向交流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金融人才干部队伍建设。
智慧银行兴起,多家银行引进大堂机器人
金融风险防控取得新进展
【关键点】金融安全区创建深入推进。以省、市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衡南县已申报省级金融安全区,衡山县进行了市级金融安全区考核验收,衡阳县、祁东县正在申报市级金融安全区。祁东、衡阳等县举行了“信用户”“信用村”集中授牌仪式,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点】“两类公司”规范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地方金融机构及民间融资机构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系统,加强融资担保、小贷行业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民营担保公司民间融资担保业务,减少增量风险,逐步化解存量风险。对小贷行业进行了分类评级,有7 家小贷公司被省里核定评为A级,占参评公司总数的28%。全市14家小贷公司获得全省小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共188.24万元。
【关键点】牢守金融风险防控底线。市县两级政府非法集资防范和处置机制逐步健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和“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县市区政府、市金融办、公安、工商、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扎实开展宣传教育、风险排查、打击处置、信访维稳等处非工作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完成了非法集资专项整治、非法集资广告清理、国企涉非风险排查等专项活动工作,及时发现处置了一批非法集资风险隐患。2017年度全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综治考核中我市排名第二,处非工作得到省相关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有效维护了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点】金融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喜迎党的十九大金融知识乡村行”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在衡南县启动,“2017年金融消费者之夜公益晚会”、“送金融知识和金融服务进校园”、“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宣传“四进”、“处非宣传百日会战”、“5月处非宣传月”等系列金融宣传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风险防范和树立正确投资理财观念。针对非法集资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的趋势,各县市区政府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石鼓区成立全省首支金融打非宣传志愿者服务队。
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