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九月廿五 乙巳年 丁亥月 丁亥日
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史记》
解析:有欲望而不知道遏止,连原来的欲望也会失去;有所得而不知道满足,连原来有的也会失去。

杜甫在《南池》中写道:“皇天不无意,美利戒止足。”“美利”指丰厚的利益,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一定要知止知足。心中有戒,才能行有所止、行之有界。它要求我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内心有戒备、行为有节制,不放任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不丧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三国志》记载,曹魏将领王昶清廉有政声,他说:“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一个人若只知道前进不懂退守,只懂索取不懂满足,终将陷入困境、招致灾祸。《贞观政要·慎终》有云:“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可见,为名缰利锁所缚、为金钱欲望所俘,不加约束的贪念终将反噬自身。
古人云:“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人生而有欲,但须分清可得之欲与不可得之欲。贪婪非分的欲望,只会使人私心膨胀、道德沦丧、人格缺失。心若不知足,行若不知止,则鲜有不败者。唯有在诱惑面前心存戒惧,才能心清如水、正道直行。
止足之戒重在行、贵在恒,知“戒”不行“戒”,慎始不慎终,再多的“戒”也是虚的。白居易在《伤唐衢二首》中写道:“自我心存道,外物少能逼。”常怀持戒之心,面对诱惑和欲望,时时“向内看”,自省自警,才能形成诱惑面前“以心却之”的行动自觉,从而在知戒心安、守戒致远中,永葆廉洁本色。
整理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68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