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1日,星期二
九月廿二 乙巳年 丁亥月 甲申日
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跨境资本流动也叫国际资本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伴生物,主要指资本在各经济体之间的转移,包括资本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按照投资方式,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存贷款等)。

21世纪以来,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经历了多次变化。2000-2013年,新兴经济体凭借增长潜力与投资机遇,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流向地,资本呈现持续流入态势;2014-2016年,这一趋势发生逆转,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大幅流出,2017-2019年,市场情绪与全球经济环境相对平稳,全球资本流动也随之进入整体稳定阶段;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部分发达国家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此后逐步转向正常化,全球跨境资本流动的速度、流向以及分布结构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跨境资本有序流动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各国福利水平,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但历史经验表明,跨境资本流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源于汇率波动,既会直接导致国际投资收益不确定——当汇率预期转向时,国际资本会迅速调整投资组合,引发资本急剧流入或流出;也会通过影响国内外利差加剧套利交易,进一步放大汇率波动。对跨国企业而言,汇率波动不仅可能拉低海外投资回报率,还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汇兑损益,比如进出口业务中,本币升值可能压缩出口利润,本币贬值则会增加进口成本,显著提升财务不确定性。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与利差及政策调整深度绑定: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市场时,外资可能涌入债市、股市等领域追逐利差收益,虽能短期促进投资,但也可能催生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央行调整利率时,升息往往吸引外资流入推升本币汇率,却可能引发资本流出压力和外汇储备下降的风险,降息虽能刺激经济,却也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与本币贬值。同时,利率变动还会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成本,比如利率上升会抑制企业对外投资与借贷需求,间接减少资本流出,反之则可能刺激资本外流增加。
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风险来自资本市场波动、市场流动性变化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中国股市波动性较高,政策变化或市场情绪转向引发的短期暴涨暴跌,可能会导致国际资本快速进出;随着债市开放,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提升,但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利率波动或流动性收紧等问题,都可能促使外资避险撤离;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杠杆和复杂性,还会让市场波动和风险传导更迅速,进一步扰动资本流动。
外部冲击风险
外部冲击风险则由国际环境变化触发:全球经济衰退时,国际投资者会撤回新兴市场投资以避险,反之,国际资本可能回流,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如股市暴跌、债务危机)也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产生溢出效应;外部金融政策变化,例如美联储加息、欧央行量化宽松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还会引发国际资本的重新配置,影响中国的资本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的防范工作是一项需通盘考量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应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统筹平衡改革深化、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下主动防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同时,坚持预防与应对相结合,加强各类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化解有关冲击,依法科学应对,确保风险应对反应迅速、措施稳妥、执行高效、调整灵活,最大程度降低资本流动异常对国内经济金融体系的扰动。
在具体落实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思路的过程中,我国始终注重以制度创新衔接“风险防控”与“便利化”目标,既坚守金融安全底线,也回应市场主体对高效跨境服务的需求。2025年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在发布会表示,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将协作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这项制度创新,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跨境规则,不仅降低了企业跨境业务成本,更在跨境贸易融资、汇率风险管理等领域引发连锁反应,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重塑跨境资本流动新生态。
整理自:《国家金融安全知识百问》《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导的机理研究》《金融投资报》等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68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202000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