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金融小知识:社区银行,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站”

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dfjrjgj.hunan.gov.cn 时间:2025-10-19 11:10 【字体:
  

防非湘守365网页版抬头_.jpg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八月廿八  乙巳年  丙戌月  辛酉日

社区银行: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站”

为了响应我国普惠金融政策倡导,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到来自普惠金融政策的福利,社区银行成为线下最直观的载体和落地方式。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s)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概念中的“社区”不是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而是既可以指一个县市,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社区银行没有统一的定义,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服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可被称为社区银行。在美国,社区银行是小企业贷款的首选,在满足中小企业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扎根本地、服务小微”的模式,也为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提供了参考。

社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一些经济活跃的城市,社区银行的发展尤为迅速。这些社区银行大多以服务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不仅提供包括储蓄、理财、信贷、支付结算等多种金融服务,还延伸出金融教育咨询、自助缴费等便民服务,精准匹配不同客户群体需求。

10月19日.jpg

从发展逻辑来看,社区银行的兴起与普惠金融的推进密不可分。过去,商业银行多带有国家或政府控股背景,金融资源易向大型企业、核心城市倾斜,中小企业、偏远社区及老年群体等“长尾客群”接触金融服务的机会较少。而普惠金融理念的出现,催生了社区银行的发展。一方面,普惠金融政策鼓励金融创新,为社区银行发展途径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普惠金融对“下沉服务”的要求,与社区银行的定位高度契合,使其能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在大众中的发展。

社区银行的独特优势,更让其成为普惠金融落地的理想载体:一是信息采集高效,服务对象相对稳定,能深入掌握社区内企业经营状况、居民财务需求,大幅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精准评估贷款需求,实现银企、银民良性合作;二是运营成本更低,网点多为“金融便利店”模式,面积小、人员精,规避了传统银行管理臃肿问题,节省的人工与租金成本可反哺到低利率贷款、减免手续费等惠民服务中;三是区位优势显著,网点深入社区腹地,能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难题——对不会使用线上工具的老年群体,可提供面对面的社保代缴、养老金支取服务;对社区周边的小餐馆、便利店,能快速响应其资金周转需求,真正让普惠金融从“政策理念”变为居民可感知的日常服务。

不过,社区银行在发展中也面临多重现实挑战:随着同业纷纷扎堆布局,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服务差异度不足导致客户吸引力减弱;部分网点受限于业务规模,盈利空间狭窄,成本覆盖压力突出;同时,数字化浪潮下,不少银行将资源持续向线上渠道倾斜,进一步削弱了社区银行线下服务的不可替代性,使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面对挑战,社区银行正在探索更具规模性与影响力的破局方向。例如: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通过商超引流赋能,将社区支行与当地商超龙头北国超市深度合作,以社区网点作为便民团购提货点,同步推出专属优惠与联合营销活动,部分网点开业半年便服务客户1万人次,构建起“金融+生活”的高频服务场景;苏州农商银行打造社区服务驿站,通过线上平台和社区积分体系,扩容“一老一小”幸福场景,以“全渠道、全旅程陪伴式服务”为居民提供便利,赢得客户信任;邮储银行天津河西体院北支行重构空间,以健康驿站、书吧、茶室、颂钵冥想室、黑胶唱片室等功能取代传统银行布局,推动金融服务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杭州联合银行创新打造轻量化城市丰收驿站品牌“联合美好家”,以便民服务点的形式进驻各类新型社区和高端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具场景化、生活化、公益化的综合性服务,如免费理发、公益讲座等。

从长远来看,随着普惠金融政策持续深化,以及居民对 “家门口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社区银行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未来,社区银行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更可能成为社区生活的“枢纽”,真正实现“金融赋能社区,服务贴近民生”的目标。

整理自:《中国金融杂志》《中国经营报》《天津日报》《普惠金融视角下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研究》等


2025年10月19日|金融小知识:社区银行,家门口的金融“服务站”

33829643